资讯
日前,最新披露的6月A股新开户数据正式公布。数据显示,6月A股新开户约165万户,同比增逾50%,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开户数量已逾千万户。在机构看来,这与6月市场回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从券商机构近期发布策略来看,对市场整体呈乐观判断,重点关注业绩表现优异、以及“反内卷”受益领域企业。
民企重大资产重组亦如此,尽管整体规模不及国企,但新增案例仍然可圈可点。近三个月以来,新获交易所受理的民企重大资产重组多起,包括安孚科技定增收购安孚能源31%的股权、创业黑马定增收购版信通100%股权、因赛集团定增收购智者品牌80%股权、天元宠物定增收购淘通科技89.7145%股权、科源制药定增收购宏济堂99.42%股权等。
天赐材料表示,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满足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和提质增效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计划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本次发行的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多家券商近期发布A股半年报前瞻报告,认为今年半年报行情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金融领域方面,券商板块有望受益于较高的市场活跃度,业绩具备确定性;非金融领域方面,黄金、新消费、AI基础设施领域或存在超预期机会。
尽管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今年显著改善,但小型股或微盘股的流动性仍十分受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7日收盘,港股市值在1亿港元以下的公司共有474家。部分公司年内区间日均成交额较低,甚至不足10万港元。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业绩分化的核心在于“行业生态重构”。科技板块的高增长缘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溢价效应持续释放;而传统行业承压则反映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依赖单一产品、缺乏迭代能力的企业在需求升级下盈利收窄。周期行业内部的“冰火分化”,本质是转型期企业对新兴产业链“适配性”竞争的结果。
近日,中证协官网披露了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长裕集团、易思维、田园生化等12家拟IPO企业将被抽查。加上今年首批抽中的2家,2025年以来共计14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远超2024年全年的4家。上海证券报记者关注到,在12家被抽查的拟IPO企业中,有11家企业的IPO申请是在今年6月获得受理的,仅长裕集团的IPO申请在5月获得受理。
除《F1:狂飙飞车》外,另外几部进口影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截至目前,暑期档票房榜前十影片中,进口片占据七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专委会副会长、秘书长朱玉卿表示,过去几年,欧美进口影片表现不佳,日本动画片在中国收获了较好的票房和口碑。然而,任何类型影片都会面临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影片类型的新鲜度至关重要。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21时,A股已有7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包含预增、略增、扭亏)公司占比约七成,圣诺生物、川金诺等25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预增幅度上限超过1倍。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业绩“预喜”公司大多来自电子、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领域。
据京沪深交易所披露,上周(6月30日-7月4日,下同)2家企业上会,新增41家IPO受理企业;2家提交IPO注册,1家IPO注册获通过;2家IPO终止;1只新股上市。 与此同时,本周(7月7日-7月11日)2家公司上会迎考,1只新股安排申购。
港股IPO储备队伍也持续扩大。“事实上,申请在港IPO的个案正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宗申请,较年初时的数字倍增,当中包括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企业。”陈茂波介绍,这反映港股升势正吸引更多企业加快推进上市计划。
7月7日晚间,工业富联 (601138)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9.58亿元~121.58亿元,同比上升36.84%到39.12%;预计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7.27亿元到69.27亿元,同比上升47.72%~52.11%,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