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活力、生机勃发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推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在思想理论探索和体制机制 ...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2016年,中国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实现了良好开局;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与会国家领导人就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全球经济达成广泛共识。2016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 ...
中国邻国众多,周边关系与周边环境对中国有着特殊和重要的利益。鉴于此,中国把周边关系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先后提出了“睦邻友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亲诚惠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等发展与周边 ...
内容提要 拜登政府执政后,从把控世界政治“拐点”的考量出发,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其核心目标是采取更加精巧的方式深化大国竞争,将推进美国国内政策议程、提升美国自身长期竞争力与美国的对外战略深入结合,在应对跨国性挑战的进程中增强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同时打造 ...
近年来,美国国内社会政治问题频出,国际表现反复无常,引发全球关注。东西方很多人感叹美国正在衰败,也有很多人反对唱衰美国。对于这一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缉思就此接受了《当代美国评论》编辑部专访 ...
乌克兰独立30 年以来,政治动荡,社会失宁,经济凋弊,国土分裂,对外关系日益复杂,根源在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民主思潮。独立之初,被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民主主义所裹挟的执政当局缺乏构建新国家政权、组织新经济建设、协调新民族关系、建立新社会秩序、稳妥处理对外事务的能力,国家 ...
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开启了全面对华战略竞争,并在拜登时期逐渐成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倪峰撰文指出,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四条基本线索是:经贸上对华“脱钩”,地缘政治上复制冷战时期对苏策略,安全 ...
当今世界正处于变乱交织的动荡期。力量对比持续改变和战略格局深刻重组,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此起彼伏;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重构和全球安全格局重塑,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相互叠加;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恶化与科技革命在某些国家无序发展,使国际社会愈加困惑茫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
目前,俄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但在美国和北约拒绝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俄罗斯凭借其碾压性的军事优势应该能够控制局面,进而达到分解乌克兰、重创其军事力量、断绝其加入北约之路的基本目的。尽管局势尚未明朗,但俄乌战争已然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
台湾问题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的焦点问题。1972年9月,中日两国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以“政治解决”方式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及日本国内形势下,中日不可能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日美安保体制、“台湾条款”等未被 ...
俄乌冲突已经整整一年了,随着危机的恶化和战争烈度的升级,我们对其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化,以寻求可能的应对和解答。其一,俄乌冲突加重了当代大国关系格局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大国关系战略格局的基础是国际力量对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际秩序或失序问题。首先是主要大国或国家 ...
2022年10月18日,泰国北揽府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迎接将在泰国举行的APEC峰会(图源: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区域合作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潮流。区域合作有多种形式,包括建立区域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实施灵活的合作项目和倡议等。在全球多边合作进程遇阻的情况下,区域合作则呈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