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庙会上,南狮北狮七大非遗舞狮团队的精彩表演,再现中华舞狮的“威武风姿”。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1月30日讯 ...
中国网北京1月24日讯 (记者 秦金月)1月24日,“版上生华 肇启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画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24日。 该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和武强年画博物馆共同主办。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出自四川省绵竹市,这里有两个村,一个是年画村,一个是年俗村。
北京的冯女士近日在网上预订了春节期间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门票。“最近听说民族文化宫会举办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看介绍有糖画、珐琅掐丝、剪纸、兔爷儿等,感觉很有趣,想带着 ...
可是,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不是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不可能都凑出人为定义的整数来,现代天文学早算出来,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29.5306天,也就是大约29天12小时44分钟,可是人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不可能说刚到中午12时44分就集体给日历翻一篇,中午没法强行变成第二天。所以,农历的一个月,只能是要么29天,也就是小月;要么30天,也就是大月。大小月,并不是一大一小有规律的排列,需要经过精 ...
2024年4月10日晚,济南市图书馆,2024夜校春季班,木艺基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李德虎/摄 ...
△山东杨家埠年画《灶王》,上为增福财神,中为灶王与灶王奶奶坐于灶王府中,下为灶王坐堂,办理公事。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特别鸣谢丨临汾市博物馆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我们将庆祝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迄今为止,春节是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节。 在过去,春节主要以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为主题,体现了浓厚的传统家族观念和农耕文化特色。不过随着时代进步,春节的内涵 ...
新华社天津1月25日电(记者周润健)乙巳蛇年春节将至,除了在门上贴春联、福字外,很多人还喜欢贴门神。这些或威武、或和善的门神,为新春佳节添上了别样韵味。门神到底是何方神圣?贴门神有何讲究?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 ...
中新社成都1月25日电 题:东西方灵蛇崇拜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精神诉求? 从中国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到希腊蛇发女妖美杜莎、佩戴蛇标的埃及法老……具有多重符号的蛇,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5年蛇年春节到来前,成都博物馆开展了画东汉伏羲、女娲画像砖,为家人祈求安康的活动。而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的眉眼,也取自四川三星堆青铜蛇。 为什么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在华夏文明的视野中,还有 ...
1月18日,第七届丝路青少年沙画国际大赛暨第二届丝路青少年沙画大赛在京正式启动。该活动为丝路方舟跨年论坛的组成部分。